沿着宽敞平整的道路,我们驱车来到了忻府区合索乡黄龙王沟村,满眼青山,天际边的山峰笼罩在微微的云雾中。入眼皆是宽敞明亮,青砖蓝瓦,生态宜居的喜人景象。是什么使一个昔日的贫困村“破茧成蝶”,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又是什么使陀罗山这个被誉为“忻州古八景之冠”的风景区“浴火重生”,成为一个登山、休闲、纳凉、避暑的圣地?让我们走进黄龙王沟村,一探这巨大变迁背后的故事。
黄龙王沟村位于忻州城西23公里处,属丘陵山区地形,共有户籍人口74户157人,其中贫困户31户67人,总面积13000亩,耕地面积128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2015年之前,黄龙王沟村村内没有经营性集体收入,群众以种植业为主,兼外出务工,致富手段单一,经济发展滞后。虽然陀罗山旅游风景区就在其境内,但进山道路泥泞,古老的建筑失修,有山有水,风景独特,村民却守着天然“死资源”,过着穷生活。
如何让农村沉睡多年的秀美山水成为旅游资源,引来四方游客,发展特色旅游促脱贫。这是忻府区教育局驻黄龙王沟村第一书记白海滨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2015年8月,驻村开始的第一个月,他几乎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走访调研、集思广益,终于制定出黄龙王沟村《旅游脱贫行动计划》,从此,大力实施陀罗山旅游脱贫攻坚策略成为黄龙王沟村脱贫攻坚的切入点的发力点。
2015年11月份,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忻府区黄龙旅游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是黄龙王沟村历史上第一个村集体企业。
2016年4月,村民大会商议决定对陀罗山景区进行升级改造。当时,公司账户,村委会账户资金为零,为了使工程顺利进行,白海滨带头捐款2万,出借3万,在他的带领下,村委会主任范润田,支部书记阮存西各出借1万元,村民自筹资金10万元,在景区入口处修建了凉亭、吊桥、钓鱼池、景区牌楼、烧烤园,整修了石碑,栽植油松5000余株,绿化了景区公路;争取省交通局投资102万元拓宽了进山公路3.2公里,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观。从此,陀罗山这个被誉为“忻州古八景之冠”的风景区“浴火重生”。
为了扩大知名度,让更多的游客认识陀罗山,了解陀罗山,爱上陀罗山,村党支部利用微信平台,航拍技术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了登山节,旗袍秀,山地自行车比赛等活动。2016年至今,每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每年门票收入20余万元,解决了(14-16)户贫困户的就业,每户每年增收(4500-5000)元,这些贫困户都于2016年底脱贫,均得益于陀罗山风景区的开发。
2017年,公司以每年3000元的承包费将烧烤园承包给贫困户范文建经营,当年,范文建获利5万元,同时,烧烤园为5户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增收岗位,每户年增收3000元。
积极探索和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贫困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利用上级专项资金10万元,入股黄龙旅游管理有限公司,优先吸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优先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每年安排贫困户就业岗位不低于总岗位数的40%,分10年期限,每年每人分红100元,并且对村内60岁以上老人实施“一颗蛋”工程,即全年给每位60岁以上老人360元的生活补助,极大地改善了民生。
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村容村貌要改变,一个破破烂烂的村子,再好的旅游资源,也没有人来游玩。黄龙王沟村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智慧农村建设,清理河道,清理垃圾,新建垃圾中转站,拆除违建,栽植油松,设置隔离栏,修建美化墙,配套健身器材,改善村硬件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商投资180余万元改造闲置旧房屋15处50余间,涉及农户15户,其中贫困户9户,获利98万元。不仅使贫困户闲置的房屋变成了现钱,在房屋修缮时,也给群众带来了务工收入,群众务工收入15万元,其中贫困户务工收入10.4万元。
2019年忻府区财政投资800万元进行特色风貌整治,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和党支部办公室,新建“三星级厕所”,新建100个小车停车位,10个大巴停车位。抓住农村特色风貌整治和贫困村整村提升的机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上档次、上水平,增强了游客接待能力。
在旅游脱贫的带动下,2016年底,黄龙王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建档立卡初期的2216元一跃上升为8500元,31户67人稳定脱贫。
2019年3月,黄龙王沟村入选山西省第二批旅游扶贫示范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借助旅游扶贫的有力契机,黄龙王沟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会将陀罗山风景区打造成为户外运动场地、休闲度假胜地、纳凉避暑重地、观光农业基地,最终实现黄龙王沟静心康养谷的功能定位。(文/耿跃东 樊俊)